第一章、萬物情 慈愛心
二、一體平等仁慈博愛
自然界是一個完整的生命共同體,萬物都是這一共同體的組成部分,人也無法超越這自然法則的界定。無論是微觀世界還是宏觀宇宙,生命的本質相同,無不體現一切生命的平等性。因而萬物皆有其與生俱來的,生存權利與生命價值,神聖至尊。己所不欲,勿施與物,我們應發自內心的去愛這個世界,與萬物和諧相融。萬物一體,慈悲自出;眾生平等,仁愛而至。
(一)、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仁愛的思想
「天人和諧」,是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,這主要表現在中國古代的「天人合一」的思想中。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,那個天是天然,就是大宇宙、大自然。
道教
《周易》是一部講「天人合一」的書。《易經》講健康長壽,健康長壽先要求得身心和諧,然後我們便能夠跟萬物和諧、跟宇宙和諧,終極的目標是天人合一。
中國古聖老子說:「天地與我同根,萬物與我一體。」我跟天地萬物同根,遍法界虛空界跟自己是一體。
《莊子•齊物論》說:「天地與我並生,而萬物與我為一」就是莊子所明確界定的一種「天人合一」境界。這裡的「天」就是指自然,人與天地萬物之自然合為一體,人與我、人與物的分別,都已經不存在。
道教經典《太上感應篇》說:「慈心於物」,「物」就是眾生。對待一切萬物都要有愛心,不可以傷害牠。又云:「昆蟲草木,猶不可傷。」連地上的小蟲螞蟻,及樹木花草都不可以去傷害。
儒家
儒家有天人合德、天人合一、天人同體及仁愛的觀念。所謂「仁愛」,《中庸》引孔子的話說:「仁者,人也,親親為大。」「仁愛」的品德是人本身所具有的,愛自己的親人是最根本的。愛親只是「愛」,由愛親擴大到愛別人、愛天下百姓才叫「仁」。儒家認為「仁愛」不能停留在只是愛親人,而應該由「親親」擴大到「仁民」以及「愛物」。所以孟子說:「親親而仁民,仁民而愛物。」將「仁愛」本具的愛親根本,推及到動物和草木,愛物如己,慈悲一片。
以後的歷代儒家傳承了先秦孔孟的孝悌忠信、禮義廉恥、仁愛和平為基本內容的價值觀。
儒家仁民愛物,慈心不殺,戒殺止暴,其旨出於「我與民物,其大本出於一源」。儒家之仁,從深層次來講遍及萬物,故當戒殺放生,從淺層次來說更重入世做人,惟人是萬物之靈,先把人做好,就能與天地同參,漸達出世之旨。
(二)、愛是宇宙的核心,是世界各宗教的核心
也是現代科技所證實的真理。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勝博士(Masaru Emoto)《水知道答案》一書,證明帶有「愛與感恩」等美好訊息,會讓水結晶呈美麗圖形。上天有好生之德,對於宗教來說,萬物之生命都是寶貴的。
淨空老教授說:「…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物的自性是一個,同體。我們看到世間許許多多的宗教,你看他們的經典,可以擷出一個字,核心,那就是愛,沒有一個宗教經典裡頭不講愛的。基督教、天主教,還有猶太教,這三個教都是用一部經典,《新舊約》。猶太教用《舊約》,如果是佛法講當機,《舊約》是摩西當機,《新約》是耶穌當機,天主教是《新舊約》都學。裡面中心的,『神愛世人』,『上帝愛世人』,這是他們宗教的核心。佛家講慈悲,慈悲就是愛。伊斯蘭教講仁慈,真主確實是仁慈的,仁慈是愛。所以,連江本勝博士水實驗,他用這個愛字,各種不同的語言,各種不同的文字,都是這個愛,給水去看,得的結晶是最美的。所以他問我,愛是不是宇宙的核心?我說可以這麼說法。中國傳統的文化也是從這一點發展的,這一點是五倫裡頭『父子有親』,這親愛,這是性德。真性裡頭第一德就是愛,一定要知道,同體,沒辦法分。所以佛法講得清楚,『同體大悲,無緣大慈』,無緣是無條件的,無條件的慈,慈悲,同體的慈悲,佛說得清楚、說得明白。真實之際就是當人自性,就是自己的自性,這是把此經之本說出來了。」
淨空老教授又說:「仁慈博愛是所有宗教的根源,所有宗教的總綱領、總原則。所以我們可以說,宗教教育就是愛的教育,佛教教育是慈悲的教育,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是仁愛的教育。這是什麼?這是人性,中國古人講本性本善,《三字經》上『人之初,性本善』,這個善就是大慈大悲,大仁大愛。」
(三)、佛教-眾生平等 大慈大悲
《圓覺經》序曰:「凡血氣之屬。必有知。凡有知者必同體。」
淨空老教授開示-
世間所有一切物質,科學家把它分析,分析成分子,分析成原子,分析成粒子,分析到最後都是相同的。為什麼這個世間像這些寶石、寶物會有這麼多的種類?科學家告訴我們,完全是這些基本的粒子組成的形像不一樣,科學家說這是排列的方程式不相同,實際上統統是一樣的。統統是一樣的就是平等法!
在一切有情分上,我們叫它做「佛性」,佛性就是法身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。既有佛性,必當作佛,所以一切眾生是平等的。這個平等從哪裡看?從本性上看。在無情眾生(植物、礦物)分上,我們叫它做法性。…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…。正因為它是一個性,《華嚴經》上說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。
「情與無情,同圓種智」,性既然平等,我們跟佛平等,我們跟一切眾生平等,我們跟一切動物平等,蜎飛蠕動、螞蟻蚊蟲,我們都是平等的。我們跟餓鬼、地獄也是平等的,甚至於我們跟花草樹木、跟山河大地,你說哪一樣不平等?全是自性變現出來的。所以要知道,大乘佛法裡面告訴我們,宇宙是一體。
「所以說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一切萬法與自己同一個本性,所以這個慈悲心是自自然然流露的,沒有任何條件的,這是見性,見性成佛。見了性,我們就叫他做佛,這是佛法的真實義。
《楞嚴經》說:「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現物。……不知色身外泊山河虛空大地。咸是妙明真心中物。」。整個宇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,所以我們對於虛空法界、剎土眾生要平等的尊敬、要平等的敬愛,要包容、要和諧,「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」一個生命共同體,悲心從此流出,順由延暢,沒有緣由,皆出自性。五戒第一條不殺生,十善中的慈心不殺,菩薩戒、比丘戒都把這個擺在第一條。皆體現出佛教的仁慈博愛。慈悲就是愛,仁是想到自己立刻要想到別人,己所不欲,勿施於物,以其慈悲之心,戒殺素食,不傷害鳥獸蟲魚,花草樹木及一切萬物。凡是人皆須愛,凡萬物皆須愛,愛徧盡虛空法界。一個國家、一個民族把愛從自己、國家、民族擴大到對別的國家、別的民族,相互愛護和相互尊重,則國泰民安、天下和順,日月清明,世界和平。
《大方廣佛華嚴經》說:「久遠親近善知識,同修善業皆清淨,慈悲廣大遍眾生,以此莊嚴諸剎海。」善知識修行不是為自己,是為眾生,念念為眾生,行行為眾生。他的慈悲、關懷、尊敬,以至起心動念,一切造作,無量功德,遍滿虛空法界。誰是善知識?我們自己本來就是!我們要回復本來無有邊際的廣大心量,視一切個體生命如自己的身體一樣至誠愛敬,為共同體的生存與共榮而無條件地奉獻,「敬畏每個想生存下去的生命如同敬畏他自己的生命一樣。」把人類的博愛精神推及到一切生命,使萬物都得到人類平等關愛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