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錄
附錄八、《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》之戒殺 淨空法師主講
【阿難。又諸世界六道眾生。其心不殺。則不隨其生死相續。】
《楞嚴》上所講戒律全是心地戒,心地戒清淨,律儀戒自然清淨;律儀戒上守得很好,心地未必能清淨,所以說心重要。我們要想達到心清淨,身也是助緣,身能遠離,幫助心清淨,所以身也要清淨。第二條這是講殺生,殺生同樣的,對於一切眾生要能真正做到沒有殺害的念頭,這才叫真持戒。還有念頭這個不行,這戒就不清淨了,還要『生死相續』。為什麼「生死相續」?佛在經論上常講人不是這一生、不是這一世,人如果只有這一生一世,這事情就好辦,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了。麻煩的是什麼?他有來世。我們人有來世,所有一切有情的眾生他們也有來世,這一世結了冤仇,來世遇到了報不報復?這一世我們偷盜了他的財物,那來世還要不要還?決定不能避免,欠命的要還命,欠債的要還錢。
佛給我們講因果通三世,有時候我們看到某人瞋恚心很重,殺業很重,他這一生過得很好,日子過得很自在,富貴榮華。又看到另外一個人天天吃齋念佛,真是戒律清淨,他過的日子很苦,貧困潦倒。於是乎一般人看了這個現相,這哪裡有佛菩薩?哪有天道?對於善惡果報他就不能相信。這是什麼原因?這實在是他看得太淺了。佛告訴我們因果是通三世的,我們這一生的果報是前世所造的因,這一世所造的業是來世才成熟。我們這一生享受的是一回事,所造的又是一回事情,享受的是什麼?是過去生中積的善、修的德,所以這一生富貴榮華,健康長壽,那是過去世的因,今生得的果。我們今生所造的因,果報在來世,因果通三世。也有人說為什麼不現世就報?現世報我們就警覺了,我們就不會做壞事。來世,我也沒有看到來世,誰知道來世?其實說這種話的人也還不錯,如果現世就看到果報,他就不作惡;看不到果報,你也可以不作惡!何必要作惡?都知道作惡不是好事情,你何必要做?
三世果報什麼時候你見到?到你臨終那一剎那見到了。那個時候見到你後悔莫及,真正來不及。本經裡頭有段經文說「汝負我命」,你欠我的命;「我還汝債」,我過去欠你的債,我還你債。「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常在生死」,那還完了不就算了嗎?沒有那麼容易,還的時候不是少一點,就是多了一點;多了一點怎麼辦?多了一點來生還得要討回來。我們與一切眾生,這種命債的關係生生世世牽扯不清,所以我們修行魔障很多。這個魔障不是說自己本身的煩惱,是講外面來的惡緣。這些惡緣為什麼不在他,而發生在我身上?我與這些眾生冤業牽連不斷,一定要知道。這個問題怎麼解決?有沒有可能解決的方法?有。佛教給我們修行一定要迴向,迴向是唯一解決的途徑。我把我每天所修學的功德,我都不要,統統送給你們,我代你們修,我替你們修,他也歡喜,他就也不障礙,也都原諒你,自他都得利益。迴向偈裡頭有「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」,報恩是恩,下濟三途是怨。我們跟一切眾生是恩恩怨怨的沒完沒了,希望將一生所修積的功德,有恩的報恩,有怨的,這功德迴向給他,把冤業解除。所以三種迴向裡頭,一定要迴向眾生。
假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殺業很重,在沒有學佛的時候無知,不知道殺生有這麼嚴重,但這個事情已經做了,已經欠了這麼多命債,欠一定要還。我們想到後漢時代安世高大師,這是早年翻譯經典最有成就的一個人,《高僧傳》裡面,有他的傳記。這個人是當時安息國的王子,他名字叫世高,那個安不是他的姓,是他國家的名字。像我們中國玄奘大師到印度留學,他又不姓唐,叫唐玄奘,唐國的玄奘。安息國的世高,他的父親是國王,他是王子,這個人非常聰明,他能夠懂鳥獸的言語,也是博學多聞。他父親去世之後他繼承王位,他做了半年的國王就發心出家,把王位讓給他的叔父,他出家修行。跟我們中國非常有緣分,到中國來傳教。來到中國,很快的對中國文字他就通達,所以他的經譯得非常好,他是意譯的,跟鳩羅摩什大師一樣。他翻譯的經,我們中國人很喜歡讀,非常可惜,他也翻譯的有《無量壽經》,安世高翻譯的《無量壽經》失傳了。
在傳記裡面記載,他在過去曾經兩次到中國來,來幹什麼?來還命債。這傳記上記載得非常清楚,是過去生中他誤殺了別人,這一生中也是要被別人誤殺。但他是已經得道的高僧,預先跟別人說,今天我走到什麼地方,會遇到什麼災難,要死在那個地方,這是過去世的冤業,不要找他的麻煩。這個人就旁邊觀察,果然就遇到這件事情,如其所言,這就說明,修行證果之後還要還命債。何況一個沒有修行迷惑顛倒,繼續不斷還在造業的眾生。如果這個事實真相,我們真正明白,我們心就平了,知道我們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能夠佔別人便宜的,也沒有一個人說真正吃了虧的,沒有。為什麼?你佔了別人便宜,來生來世你要還人家;我這吃了虧,吃了虧來生他要還我。三世一看非常公平,你的心怎麼會不清淨!事實真相明白了,你一定安分守己,不會有一絲毫侵犯別人的念頭。這個事實搞清楚,真搞明白,縱然自己吃虧上當也絕不計較,才能達到真正清淨平等。底下經文說:
【汝修三昧。本出塵勞。殺心不除。塵不可出。】
我們學佛為的是什麼?為的是超出六道輪迴,為了是超出『塵勞』煩惱。要用現代的話說,我們學佛要得到真正的清淨快樂,有煩惱就不快樂了。所以古德用最淺顯的語句說明學佛的目的,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。我們這個目的是離苦得樂,塵勞苦,離開塵勞我們就得樂了,我們是為了這個。『殺心不除,塵不可出』;換句話說,你心裡面還有瞋恚,還有殺害眾生的念頭,你的苦就離不掉,你的樂你也得不到,三界六道也出不去,這是大障礙,不可不知。
【縱有多智。禪定現前。如不斷殺。必落神道。】
修行功夫得力的時候,也有定慧現前,但是他的瞋恨心沒有斷,佛給我們說他的結果到鬼神道去了。為什麼?鬼神瞋恨心很重,他跟這一道相應去了。正是儒家講的「物以類聚,人以群分」,一類一類的,他自然就歸到那一類去。安世高他翻經告一段落之後,他到九江去幫助他一個同參道友,這個同參道友就是現在鄱陽湖的龍王,已經做了龍王,這神道。這個朋友是他過去生中的同學,傳記裡面記載的說,他這個同學明經好施,明經是經典很通達,又喜歡布施,這很難得,不容易。還有一點瞋恚念頭沒斷,發生在什麼地方?因為那個時候印度出家人,生活都是托缽的,有次托這一缽飯,大概很不好,很難下嚥。他自己心裡很難過,覺得自己修行很有德行,明經好施很了不起,今天人家供養東西很難下嚥,心裡很不高興。就為這麼一點點,就動這點瞋恚的念頭,死了以後落在神道,去做龍王,到中國來做龍王。因為他明經,所以這個龍王非常靈驗,真的是有求必應,很靈驗,這是明經。燒香拜拜的信徒非常多,周圍一千里這麼大的範圍都去拜牠,是從前牠喜歡布施,牠有福報。所以徒眾多香火盛,是前生修福報修得大,得這麼個果報。這是因為瞋恚念頭沒斷。
在中國,大家都知道,宋朝有位愛國的忠臣,岳飛,這諸位都曉得。岳飛有智慧、有能力,是大將軍,忠心為國,他被秦檜害死了。人在哪裡?我初學佛的時候認識了朱鏡宙老居士,朱老居士在台灣往生的,九十多歲的時候才走。他給我講個故事,這個故事是事實,民國初年那個時候,他大概十幾二十歲,他住在浙江溫州,住在鄉下。他在鄉下,距離沒有多遠一個村莊,住了個舉人,這個舉人是個獨生子。中了舉之後,他非常孝順父母就沒有做官,在家裡面讀書、耕田,侍奉父母,他也結婚,還有個小孩很小。他說他有一天中午睡覺做了個夢,這個夢非常的清楚,不像一般的夢醒了之後,模模糊糊不清楚,他是非常的清楚,就跟真的事一樣。他說先有個人來敲他的門,他就起來了,這是夢中的事情,夢中他就起來開門。開了門這個人拿了個請帖,這上面寫的是他的名字,問是某先生,他說不錯。這個來人就說我們家的大將軍,請你去一趟。他聽了很迷惑,他說我一生官場上沒有交際,文武百官我跟他們都沒有往來,哪來什麼大將軍?是不是同名同姓你搞錯了。這個來人說他既然名字相同,也不分青紅皂白就推他上馬。
他上了馬之後,他的感覺這個馬不是在平地上走,好像在空中飛行一樣。沒有多久,這馬停下來了,看到一個建築,是宮殿式的建築,看到許多人交頭接耳在談話,他就打聽,說這什麼地方?這是將軍府。他說哪一位大將軍?岳飛。他是個讀書人,一聽說是岳飛,不好了,那我這不死了,被岳飛抓來,我不就死了嗎?所以這就很緊張。一會兒這岳飛就升殿,升殿討論什麼?討論討伐金兵的事情,準備出兵去打金兵,還在搞這個。請他去辦文書,岳飛請他替他管書籍、管文書,派他這個差事。他就苦苦的哀求,他說我上有父母,還有個太太很年輕,兒子很小,我不能去。岳飛就跟他說,我並不叫你現在就去,我還送你回家。我們出兵還有三個月,你回家好好的安排後事,三個月之後我再派人來接你。他也很聰明,他一想岳飛找我,這不去也不行,再一想,岳飛真的是大忠臣,自己心目當中非常仰慕,能夠追隨他也很光榮。這樣岳飛就把他送回來了,送回來之後他就醒了。醒了這夢太清楚,他就告訴他的父母,我三個月之後就要死了。他的父母不相信,他說不能不信,於是乎安排後事。
到了這一天,鄰居村子裡面都曉得,大家都到他家裡去看他,年紀輕輕的看你怎麼走法。朱老居士也參加,也去看稀奇。那一天家裡請客請了不少人,吃完飯之後,他洗澡換了新衣服躺在床上,房間外面都是親戚朋友,他的父母也在房間。父母很不願意,在那裡又叫又罵,我只有一個兒子,我要養老,不能跟你去。結果一會兒他的兒子說,來接我的人在門外,我看到了。就勸他的父母,能夠追隨岳飛,為國家辦一點好事情也好,人總歸有一死,何況這事不答應也不行,也沒有辦法抗命,就勸他父母。他的父親講說好吧!就這一聲好吧,他就斷氣了,就走了。朱老居士說這真的,一點都不假。大概半年以後就是雙十節,辛亥革命。所以朱老居士講,我們還沒有推翻滿清,岳飛已經先去打仗了,六個月之前已經出去,餓鬼道裡已經動刀兵。他老人家以後學了佛才知道,岳飛的一念瞋心,殺心沒有斷,他在鬼道當大鬼王,沒有能夠離開鬼道,就是這一念殺心。這是朱老居士那麼大的年歲,絕對不會妄語,他跟我講這個話的時候,他大概七十一、二歲的樣子,我是剛剛學佛,我那時候二十六歲剛剛學佛。這都是事實證明確實如佛所說,他這是『縱有多智,禪定現前,如不斷殺』,這個殺是念頭,殺的念頭、意念,就落神道。
【上品之人。為大力鬼。】
『大力鬼』就是鬼王。
【中品則為飛行夜叉諸鬼帥等。】
像岳飛這個情形可能還不是上品,大概與中品很相應,他是鬼裡面的元帥、將軍。
【下品當為地行羅剎。】
這個大力鬼王,經上講的是天行夜叉,這些像我們佛門裡面講的天龍八部,天龍八部的首領是四大天王。所以四大天王是天龍八部的首領,他可以稱天,也稱為大力鬼王,介於天跟鬼神之中。『中品』的,這是我們台灣供奉的王爺公這一類的大概屬於這些,這是鬼裡面的將帥這一類。像山神、土地、城隍,這一類都算是中品的。『下品』的這是羅剎鬼,羅剎鬼這害人。
【彼諸鬼神。亦有徒眾。各各自謂成無上道。】
這些人他也有徒眾,他有信徒。像我們剛才講的,宮亭湖的湖神,他的徒眾就非常之多。他的壽命到了,安世高知道,到這個地方去度他。這個神很靈,他托夢給廟裡面的住持,就是廟祝,告訴他明天有位高僧到這個地方來,說明他過去生中跟他的關係,你要好好的招待他,好好的接待他。安世高到了,廟裡的人早就曉得,所以接待,接待之後他就要求見龍王現身給大家看,龍王很為難,結果以後還是同意了。從神龕裡面爬出來是一條大蛇,安世高給牠開示,給牠念咒,但是說的那些話別人都聽不懂,說完之後大家都看到蛇流眼淚,慢慢的又縮回去了。牠這個時候把廟裡面,人家供養牠的這些財物全部交給安世高。安世高把這些東西帶到南昌,龍王廟在九江,帶到現在的南昌,在南昌建一座佛寺,這個佛寺就是龍王出錢供養的。這是江南第一個佛寺,在南昌建的第一個佛寺,就是宮亭湖的龍王他出的功德。
當牠超度之後,安世高坐船到南昌,船還沒有離開湖邊,見到有個穿白衣服的一個年輕人在船頭上拜了三拜,拜安世高。安世高跟大家說,那就是宮亭湖的龍王,牠現在脫離蛇身生天了,這是超度牠能夠生天。過了幾天之後,這個蛇被人發現已經死了,很大的一條蛇,所以現在那個地方叫蛇村,可見這個事情確實是真的,不是假的,這歷史上所記載。墮落在這,就算不是上品也是中品,所以他有徒眾,他也自己以為『成無上道』。鬼神不能得罪,龍王的性情也是如此,你要是得罪牠,你一路都不平安。你要恭敬牠、供養牠、讚歎牠,牠就保佑你一帆風順。常常牠會捉弄人的,這就是殺心未除,瞋恨、瞋恚念頭沒有斷,所以才有這種現象。
【我滅度後。末法之中。多此鬼神熾盛世間。自言食肉得菩提路。】
凡是提倡肉食的,不必要素食,可以能成無上道的,這叫鬼話,這不是佛說的,這鬼說的,要知道。我們在世間常常聽到「酒肉穿腸過,佛在心中坐」,這是鬼話,這不是佛說的。在我們中國非常流行的就是濟公活佛,提起來大家都知道,實在講濟公是被小說編出來的,不是真的。《高僧傳》裡面的「濟公傳」,那是真的,宋朝時候確實有其人,但是不像小說裡面,寫得太過分,那不能學。濟公不錯,在世是有喝酒、吃狗肉的事情,有記載,這傳記上是有記載的。他必有特別的因緣,那叫開戒,不叫破戒,度一類眾生。大乘佛法常說「菩薩所在之處,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」。所以佛教給菩薩接引眾生在方式上有四種,叫四攝法,第一個布施,第二個愛語,第三個利行,第四個同事。這是佛教給菩薩接引眾生的手段,看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。
我有個朋友,是個老朋友,現在還在台灣,他年歲比我大,有七十多歲。他告訴我,他在抗戰期間當中,從事於地下工作在南京,南京已經被日本人佔領了,他們在那裡做地下工作。有一天,被日本的憲兵隊發現,那個日本憲兵隊可不是好惹的。他們一共有三個人,被憲兵隊追,追到南京南門外,就是中華門外有個雨花台,那有個雨花寺,寺廟。他們走急了,走頭無路了,就跑到廟裡去求和尚幫助他,幫忙來救他。老和尚很聰明,立刻去拿剃頭刀馬上把頭髮剃掉,用個海青給他一穿,他們都在念佛,叫他跟著念佛。結果憲兵隊來了之後,到處搜查找不到,他們混在出家人當中念佛。老和尚救了這條命,這個救命之恩念念不忘。
抗戰勝利了這回到南京,想到老和尚,看老和尚還在,日本人對佛教還滿尊重就是,沒有傷害。他們就想,老和尚當年救我們一命,不是老和尚救的,命早就沒有了,要報答他老人家。在南京一個很好的酒店,備了一桌非常豐盛的酒席,請老和尚來應供。老和尚來了,老和尚一來之後,他們才想到和尚吃素的,我們這統統雞魚鴨肉搞得這麼多,這怎麼辦?就覺得非常尷尬,很難為情。沒想到老和尚非常慈悲,叫大家請坐,拿著筷子就先用,照吃,非常驚奇,跟我說真正了不起。老和尚這叫開戒,這不是破戒,這是什麼?叫這些人生歡喜心,知道佛法圓融廣大,雖然戒律清淨但不是死板的,他們非常佩服,念念不忘。所以濟公的酒肉,必定是度脫像這一類的人。
你叫我吃素,那我不學佛;肉也可以吃,那佛就可以學了,用這種方法誘導他入佛門。所謂是先以利欲勾牽他,後令入佛智,到後來慢慢他把道理明白,因果、事理都通達了,他自然就斷了。這還用得著勸嗎?換句話說,什麼事情最重要?是叫他入佛門最重要,凡是一切障礙他入佛門的都可以通融,這是個手段。當然入了佛門之後那就不一樣,他漸漸明理,漸漸懂得。所以戒律,不能勸人受戒,我跟李老師十年,老師常常教導我們,教我們對這一切在家的信眾,他說可以勸他受三皈,勸他學佛,不要勸他吃素,不要勸他受戒。為什麼?一勸吃素、受戒,往往他就不肯來,把他學佛的因緣斷掉了,這罪過很重。所以李老師在台中四十年,學生有幾十萬人,是這麼招來的。但是入門之後,有個半年、一年,他自然就吃素了。所以這個東西不能勸,我們學佛要明白這個道理。
自己學佛了,知道肉食是決定的障礙,也知道因果可畏。殺害眾生,吃眾生,將來都要還債的,所謂吃牠八兩要還牠半斤,決定不能避免的。我們明瞭,家人還沒學佛,可不能拿這個話說給家人聽,說給家人聽什麼?他就起反感,必然毀謗造更重的罪業。所以要隨順,要慢慢誘導他,讓他先入佛門,讓他能看佛書,讓他漸漸明佛理,後來他自然就知道。所以真是「方便有多門,歸元無二路」,我們要知道善巧方便,這才能度化你一家人,度化你的親戚朋友、鄰里鄉黨,你要有方法,決定不能夠責備。責備那是對什麼?那老修行的人,吃了多少年的長齋,現在又去吃肉,這個可以責備他,他明理;他一時又糊塗,又忍受不住了,這是錯誤的。對於剛剛入門的人,決定不提這個事情,吃肉食,我們可以告訴他,勸他吃三淨肉,能不殺生最好,不要吃活的,用這個方法誘導他入佛門。
我們看看現在這個社會,不斷淫欲、不斷肉食很多,用這種方法來接引信徒,他的信徒當然比佛多。你看學佛又要斷淫、又要斷肉食,這好苦。他那個法門可以淫欲,也可以吃肉,也可以喝酒,照樣成佛、成菩薩,那當然他學那個法門去。怎麼會跑來學這個法門?現在諸位曉得,密宗裡面是最方便的,可以說殺盜淫妄都不忌諱,他還能即身成佛,所以一窩蜂的都去學了。真正能成得了嗎?諸位看看黃念祖老居士《心聲錄》裡面,介紹的密宗,你看他怎麼說的,不能成就,造罪業。跟此地講的這上中下品沒有,你入品的分都沒有,直墮地獄,下品的邊也沾不上。這個罪業造重,確實貽誤眾生,造了極重大的罪業,自己還不知道。佛唯恐有人提出異議,佛陀在世的時候弟子們每天出去托缽,托缽人家給什麼吃什麼,那不也吃肉嗎?那他們能不能證阿羅漢?能不能超越三界?佛在此地告訴我們。
【阿難。我令比丘食五淨肉。此肉皆我神力化生。本無命根。汝婆羅門,地多蒸濕。加以沙石。草菜不生。我以大悲神力所加。因大慈悲。假名為肉。汝得其味。奈何如來滅度之後。食眾生肉。名為釋子。】
這樁事情我們自己明白、了解就好,不要跟人說;跟人說,人家會反駁你,你也沒有辦法回答人家。佛的神力變現的,為什麼現在不變現給我們吃?要給人家論這個問題,這就會生起許多枝節,惹起無謂的麻煩。我們真正明瞭,這樁事情佛在其他經都很少說,今天楞嚴會上為什麼說?楞嚴會上是為了真正了生死出三界的人,這不是為普通人說的。所以今天全世界的佛教徒,除中國之外,越南的佛教是從中國傳去的。中國跟越南之外都吃肉的,他們遵守佛的小乘戒律,『五淨肉』。「五淨肉」是不見殺,自己沒有看到殺;不聞殺,沒有聽到殺的聲音;不為我殺,不是為我殺的;再有自己死的,這是第四種;第五種是鳥獸吃剩下來的。這在野外,在曠野遇到野獸吃剩下來的,這五種叫五淨肉。通常我們除了鳥獸吃剩以及自己死的,叫三淨肉,這常說的三淨肉,那個時候的生活是加上這兩種,叫五淨肉。
佛給我們說,佛陀在世,出家人托缽所得的,都是佛神力變化的。佛為什麼要這樣做?是因為那個地區就像我們現在講的沙漠地帶,植物不能生長,熱帶的地方,這是非常不得已,這是佛陀變現的。佛陀既然能變現肉供養大眾,為什麼不變現這些蔬菜植物?變現蔬菜植物違背了自然法則,這個地方沙漠不生蔬菜,你菜從哪來的?又引起別人見怪。佛供養大眾,大眾還不知道,這叫大慈悲。佛陀入滅以後你所吃的眾生肉,是真實的眾生肉,這我們要曉得,這不是如來神力變現出來的,這個吃了那與眾生就結下了怨結,將來還得要償還。大乘經裡面講學佛不能吃眾生肉,《楞嚴》講得特別清楚,特別的詳細,裡面道理、因果、得失都給我們交代清楚。
我們中國佛教從印度傳過來的時候,是小乘生活方式,也就是吃三淨肉。中國佛教的素食是梁武帝提倡的,梁武帝還不是讀這個經,讀《楞伽經》,也是讀到類似這段經文,佛跟菩薩講的,菩薩的心地大慈大悲,不忍心吃眾生肉。梁武帝讀到這個深受感動,所以他自己從此以後就斷了肉食,就素食。因為他是佛門的護法,他自己吃素,就要求寺院出家人響應他的素食運動,中國素食運動是這麼來的。今天外國人沒有,外國人學佛出家、在家都沒有素食,像西藏他們也沒有,西藏沒有是地理的關係,那個地方也是蔬菜,稻米很少,是以牛羊為主食,一直到今天還是過的遊牧生活。這是我們必須要理解的。好,今天我們講到此地。
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。縱得心開似三摩地。皆大羅剎。報終必沉生死苦海。非佛弟子。如是之人。相殺相吞相食未已。云何是人得出三界。】
從這裡看起。《楞嚴經》首先我們要了解本經的性質,它在一般大乘經典裡面,稍稍有點不相同的地方,這是一部為真正修行人所說的。換句話說,真正修行在大乘法門裡面,方法很多,如果說是在一生當中要決定成就,所有與修行有關的障礙你要認識,你要能夠遠離,這個目標才能夠達到。所以它跟一般經典不相同。一般經典佛所說的,你未必下定決心在這一生成就,這是真正下定決心在一生成就的,重點多半是講禪宗的。但是它這個原理、原則是通所有一切大小乘法門,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。總而言之一句話,佛法的修行,它的樞紐、核心就是在清淨心。清淨心就是禪定,清淨心是自己的真心。許多大乘經典裡面都說「真心離念」。念就是妄念,沒有妄念的心就是真心,你有妄念的心叫妄心。佛法所有一切法門、宗派所追求的,就是求自己的真心,而不是外面東西,佛法不求外面,就求自己的真心。
真心的功德就無量無邊,哪些功德?像智慧,那是真實的智慧,德能、才藝,正像六祖大師所說的,「何期自性本自具足」,真心裡頭統統具足。真心能起作用那就完全開顯,完全開顯佛家稱讚它叫萬德萬能,都是真心顯露的。這是佛法,尤其是大乘佛法修學的核心。我們求真心,真心不能現前,佛雖然講了許多理論與方法,你理論也懂得,方法也曉得,依照理論與方法去修學,為什麼還不能現前?這裡面有阻礙、有障礙。障礙沒有能夠把它排除,最基本的障礙,也就是根本的障礙,就是殺盜淫妄。殺盜淫妄是俱生的煩惱,這不要學習的,與生俱來的煩惱,這個煩惱障礙了你,使你修學一切法門都不能成就。你很用功、很努力,只要你這四樣有一樣不斷,你的清淨心就不能夠現前,像此地所講的三摩地就不能證得。三摩地是禪定,也就是清淨心,所以一定要認清它的厲害。
這段是講的殺業,不但不殺生,連殺生的意念都不能有,這個持戒才叫清淨。為什麼要這樣嚴格要求?實在講這是自性本有的性德,性德裡面沒有殺害眾生的念頭。由此可知,殺害眾生的念頭、行為是妄心裡面造作出來的,真心本性裡面沒有。佛教給我們這些方法,無非是恢復自性而已,這是我們一定要清清楚楚、明明白白。絕對不是佛教故意要這樣要求,那你這麼想法就錯了。這個地方,佛就是為我們說出,『汝等當知』,你們大家應當要知道,『是食肉人』,這是講一個修行的人吃肉。我在前面跟諸位報告,自古以來佛教,佛教完全素食的只有在中國,除了在中國之外,許多國家地區的佛教徒都吃肉。日本吃肉的,不但吃肉,酒也喝得很凶,我到日本去參學,他們連酒肉都供養佛,不但自己吃還供佛。諸位曉得西藏吃肉的,這是邊彊的佛教,喇嘛都是吃肉食的,在那個地區五穀雜糧不生長。從前交通不便那情有可原,所以佛法裡頭有開緣,這不叫破戒,他沒東西吃,那只好吃肉食。現在交通便捷,運輸沒有困難,我們在美國這個地方,超級市場裡面可以買到台灣的東西,可以買到大陸的東西,吃的東西,甚至於新鮮的蔬菜、水果都有,在這個環境裡面還要吃肉,那就講不過去。這些事與理我們都要想到,從前可以有理由,現在沒有理由好講,這是個吃肉的修行人。這個經上雖然說的是禪宗,其實包括所有一切宗派。
『縱得心開似三摩地』,他真的用功,真正用功,如理如法的修行,他也得定,他也開智慧,這個定是世間禪定。似是相似,不是真正得禪定;真正禪定,前面曾經跟諸位同修提過,真正得禪定有定共戒。因為定心是清淨的,還有這個念頭,那他的定不是真實的禪定,所以他的定叫相似定,也可以說他的定是欲界定。我們知道欲界有六層天,夜摩天以上都要定功,如果完全沒有定功,他要是生天的話,憑他的福德生天,只能夠生四王天、忉利天,夜摩以上他沒有分。夜摩天再往上去就是兜率天、化樂天、他化自在天,這四層叫欲界天,一層定力深一層,他這些禪定都叫相似禪定。此地所講的「似三摩地」,他不是真的得到;如果真的得到他就生到色界天去,就不在欲界,欲斷掉了才能夠生到色界。所以欲界的天頂就是他化自在天,佛經裡面稱之為魔王,上品做魔王,上品就生到欲界第六天,他化自在天那個福報很大。
他為什麼會生到那個地方,去享受這個福報?在佛的眼光、菩薩的眼光看起來,『皆大羅剎,報終必沉生死苦海』。他在天上享福,福報享盡了怎麼辦?福享盡了,他過去所造的那些惡業的力量就現前了。所以善惡決定有報,你要問什麼時候報?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,因遇到緣就結果,果是報。一個人在造因,造的善因,造的惡因,善惡業因都造。我們看看,不但看現在人,過去的,甚至於未來的,一個人從早到晚起心動念,有善念、有惡念。不但是善惡的行為,起心動念都是因,沒有遇到緣,這個因就是種子,善惡的種子;遇到緣,就是遇到機緣、機會,它就現果報。善惡業因與過去生的習氣有關係,與現在生活環境有關係。也正是像善導大師講的「遇緣不同」,好的環境對於自己性情,會幫助你善的種子起現行;惡的環境也就容易影響,你也會去造業。正是中國俗話所謂的,「近朱則赤,近墨則黑」,那就是遇緣不同。所以初學的人對於環境要知道選擇,真正有功夫,不受環境影響,那無所謂,那都相當功夫,所謂是真正的八風吹不動,不受外頭境界影響。通常初學的人沒這功夫,因此修學環境一定要慎重選擇。
福報享盡了,惡的種子遇到惡緣,他一定墮落,所以說「必沉生死苦海」,必是必定,這個生死苦海是講三惡道。『非佛弟子』,這不是真正佛弟子,雖然依照佛經的理論、方法修行,他不是真正的佛弟子,為什麼?在佛法他得不到真實的清淨,所以這個標準相當高。是不是真正佛弟子?你有沒有遵守戒律,遵守佛的教誡?不遵守佛的教誡,那是冒充的佛弟子,假的不是真的,受過三皈五戒也沒用處,也都不是真實的。像《金剛經》上講的菩薩標準,什麼樣的人才是真正菩薩?《金剛經》說得很明白,「若菩薩有我相,人相,眾生相,壽者相,即非菩薩」,那就不是真的菩薩,他的標準訂在這個地方,一定要四相都破了,佛才承認那是菩薩。菩薩是梵語,意思是真正覺悟的人,他真正覺悟。所以真正覺悟了,四相一定不存在,也就是說決定沒有執著。更進一步,像《金剛經》下半部所講的,「若菩薩有我見,人見,眾生見,壽者見,即非菩薩」,那標準就更高一層,不但不著相,連念頭都沒有了。前面不著相或許還有念頭存在,微細的念頭存在,後半部講連微細的念頭都沒有了。
此地講的「身心俱斷」,那是破相;「斷性亦無」,就是見也沒有了,四種見也破掉了,那個境界就更高了。我們一定要遵守,一定要學習。所以修行,我們自己的行為有錯誤,一定要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,這叫修行。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思想、見解、行為,把它修正過來。我們用什麼方法修正?淨宗法門在二十五種圓通章裡面,前面二十五位菩薩所說的,大勢至菩薩是提倡念佛,我們就用一句佛號這個方法,好,真正是妙極了!妄念一起,馬上就換成阿彌陀佛,把這個妄念換過來,念頭都沒有了,身口自然就清淨,這是個好方法,自己一定要懂得。
也許同修看到這段經文,會生煩惱,生什麼煩惱?我家裡我一個人學佛,家裡一家人都不學佛,天天都要吃肉,甚至於還要吃活的,那我怎麼辦?如果你要是真正學佛,你一定要懂得這些道理,也要了解事實的狀況。否則的話,你家裡就要起革命,就一家不和了。不和影響到整個的佛教,讓人家看佛教家庭,你看看一家不和,佛不能學,學了佛不好。你自己倒是清淨,但是你已經把佛法破壞掉,佛法的形象被你破壞掉了。如何能夠求兩全其美,這要智慧、要學問,家庭裡面吃肉的,盡可能不去買活的東西,這是經上講的三淨肉。五淨肉,那兩種我們不要它了,現在講的不衛生,那個沒有人吃的,三淨肉。動物自己死的沒人吃,鳥獸吃剩下來沒人去撿來吃的,所以我們講三淨肉。在美國這個市場,實在講美國人在這點比我們中國人要強,美國人幾乎吃的都是冷凍的,都是符合佛法三淨肉的標準。自己跟他們在一起吃,如果不陪著他吃一點,又覺得怪怪的,學佛怎麼會學成這個樣子,學成這麼迷,這麼愚痴?這事情麻煩。盡可能吃,像六祖大師在獵人隊裡,混了十五年吃肉邊菜,慢慢的影響你的家庭,使他們覺得學佛也不難,學佛並不可怕,讓他漸漸明理,他都懂得,這事情就好辦。
還有對於初學的人,甚至於沒有學佛的人,一般進佛門,他不願意學佛,最大的障礙是兩個,一個就是不吃肉要吃素,我不學佛,這我沒辦法。第二個戒條很多,這也不行,那也不行,要受戒這個也不行,這兩條是限制了許多人入佛門。我在前面曾經跟諸位同修報告過,我在台中跟李老師十年,李老師不勸人吃素,不勸人受戒,所以他的道場人就多了,沒有限制,這是方便接引。但是素食對於身體健康有決定的好處,我們勸人吃素,不要談因果報應,不談這些。談健康長壽,青春永駐,這他們都要的,他馬上就要,那怎麼有辦法做到?素食,這很容易吸引人。
我在台中,民國五十一、二年的時候,李老師開始辦慈光佛學講座,利用寒暑假開班,這是台灣各地方的大專學生,到台中來學佛。我在那裡也擔任一個課程,學生們非常天真,很活潑,曾經有個女同學,上課的時候提出一個問題,她說我們女人就怕老,有沒有方法叫我們不老?我說有,她說什麼方法?我說吃素。怎麼吃素就不老?我說你看看李老師他不老,李老師那時候七十多歲,看起來像四十歲人;我那個時候四十多歲,看起來就像二十歲的。不老,我說我們兩個人可以作證明,這不但是有理論,有證據在此地。我說我跟李老師兩個可以作證明,這樣勸她,她就相信了。為什麼?她喜歡青春常駐,喜歡不老、不病,素食真的有好處,接引初機很容易。但是什麼?也是真正的事實,沒有欺騙她,這是淺一層的道理。講因果,那是深一層的道理,她看不到,她現在沒有辦法接受。所以要知道善巧方便,我們也說的是真實話,沒有欺騙她。
下面佛為我們解釋,為什麼這些人,佛不承認他是弟子?『如是之人,相殺相吞相食未已,云何是人得出三界』,這就是講的冤冤相報,這個事情很麻煩。這些動物所謂是弱肉強食,強的就應該吃弱的嗎?弱者就應該去供養這強的嗎?事實決定不是。你看看我們在台灣,在過去農村裡面殺一隻雞,你去抓牠,牠也曉得你要殺牠,到處亂飛亂跳逃命!牠在那裡掙扎,在那裡抗拒,牠是弱者被殺,牠這口怨氣就這麼消掉了嗎?決定不可能。等待時節因緣到了,牠決定報復,有沒有事實?有,我自己親眼見到的,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我家裡。我的先父他是軍人,抗戰期間喜歡打獵,殺生就多了。你說做人非常忠厚,一般人都知道這是個大好人,殺害眾生,死的時候是抗戰勝利以後,回到家鄉。因為他也聽了算命先生的話,算命先生說他四十五歲有災難,所以他辭掉職務回到家鄉,想把這個時間躲過。沒想到回去之後,就得病了,病的狀況跟死的淒慘,跟《地藏經》上講的完全一樣。我學佛之後讀了《地藏經》,想到先父的狀況,我立刻就吃素。我的素食是這樣下定決心,真正發願吃長素,而且放生,我在學佛當中,非常熱心放生,這是第一個例子。
第二個例子,現在在台灣的廣化法師,跟我也是好朋友,年輕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,他比我大二、三歲。在軍中他做軍需,軍需是管錢財的,所以用錢就方便。他告訴我,在軍中每天吃一隻雞,我不曉得他在軍中做了幾年,在我想他吃的雞就算三年,也應該超過一千隻,這一千條命怎麼辦?以後學佛出家了,而且持戒很精,在我們台灣談到戒律,廣化法師算一個。從事於佛教教學的工作,辦佛學院、培養僧才,業力還轉不過來。這大概在十年前他洗澡,這他告訴我,洗澡的時候在浴室裡面,忽然看到很多的雞往身上跳,他就到處這裡躲、那裡躲,在浴室裡摔了一跤把腿跌斷了,以後就變成殘廢,要拄兩個拐杖。這個病以後,他的腿是接的,裡面有鋼板,痛苦不堪。三年前他找我,我到台中去看他,見了一次面,中風半身不遂,說話聽不清楚,說話的時候流口水,看到非常可憐。他告訴我,他這是重業輕報,就是轉過一部分,沒有完全轉過來。可見得不容易,非常的困難,由惡業轉過來不容易。造的時候不知道,到受報的時候後悔莫及,像這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,這個事情可怕。
這樣的人,他想出三界,那麼多冤親債主要找他報復,他怎麼能出得去?佛教給我們,我們既然明白這個道理,徹底把這個緣斷掉。斷掉為什麼還轉不過來?你的念頭還有。假如你的念頭要是沒有了,殺的念頭沒有,業力轉得就快。怎麼念頭?蚊子咬的時候一下子就把牠打死,這都是意念。看到一隻螞蟻,他就想殺害牠,殺心還在。縱然行為斷了,一看到還起這個念頭,這都不行,你的戒律還是不清淨,你不能完全轉過來。何況修學的功德要認真的迴向,不但使你的心地清淨,而且使你的心地真正慈悲,完全不為自己,為一切眾生。人能夠把我忘掉就沒有果報了。什麼人造業?我造業。我沒有了誰造業?什麼人受果報?我受果報。我沒有了誰受果報!什麼時候到忘我的境界,就是《金剛經》講的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個業力才把它化解,才能轉掉。大慈悲心現前,這是真實的功夫。所以經上佛在此地,給我們說明道理,以及事實的真相,首先我們要認識,然後才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去做,不但自己做,而且要幫助人。再看底下經文:
【汝教世人修三摩地。次斷殺生。是名如來先佛世尊第二決定清淨明誨。】
每段後面這幾句話很重要,這就是正教,一定教導要斷殺生。『修三摩地』一定要斷殺生,像我們念佛,我們想求得功夫成片,希望得念佛三昧,一樣的。這功夫為什麼不能成片?三昧為什麼不能現前?說實在話,還是這些障礙。所以不僅僅是世尊這樣教導大家,過去未來一切諸佛如來教化眾生,統是這個教法,沒有第二個教法。『決定清淨明誨』,明是明顯、明瞭的教誨,清淨明白的教誨。
【是故阿難。若不斷殺修禪定者。譬如有人自塞其耳。高聲大叫。求人不聞。此等名為欲隱彌露。】
這個比喻好懂,要跟諸位說明的,就是『修禪定者』,我們不要依文解義,依文解義我們修淨土不修禪定,大概沒有關係,這個想法就錯了。佛法的修學,通常講法門很多,八萬四千法門,無量法門。法是方法,門是門徑,方法、門徑雖然很多,修什麼?給諸位說,全是修禪定。也許每個法門對禪定的名稱不一樣,但事實是一樣的,禪宗叫禪定,教下叫止觀,我們修淨土的叫一心不亂,它名稱不一樣,其實是一樁事情。一心不亂就是禪定,禪定就是一心不亂;禪定就是止觀,止觀就是禪定。所以名稱不相同,意思是完全一樣的。也就是佛給我們講的修學的總綱領,戒定慧三學,無論多少法門都是修戒定慧。所以要記住,不管哪個宗派、哪個法門都叫做禪定;換句話說,一定要遵守佛的教誨。
【清淨比丘及諸菩薩。於歧路行。不蹋生草。況以手拔。云何大悲。取諸眾生血肉充食。】
這是講戒律清淨,心地清淨,愛護生物,真是無微不至,這是大慈悲心的流露。這個經上這樣說的,戒律裡頭也有這條,比丘走路,如果這邊沒有道路,你走過去,可以從草地上走過去;假如你有路可以走,你不能超近路『蹋生草』。草它也有生命,它長得很茂盛、很活潑,這都不應該,連草木都這樣的愛護,那動物更不必說了。可是現在我們在美國這個環境,你看你家裡的草一個星期要去割它一次,又要讓它長,剛剛長起來又要把它割掉,這跟佛所講的完全相違背。這怎麼辦?所以一定要曉得,我們現在居處的環境跟釋迦牟尼佛當年講經的生活環境不相同。我們這邊草如果不割,鄰居就到警察局去告去了,警察再派人來割草,收費單子送來了,這是苦不堪言的事情。所以我們生在這個環境裡面,要遵守國家的法律,要遵守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,那也屬於戒律。佛給我們制定這根本戒律,那些枝枝葉葉的包括國家的憲法,所有一切法律、道德觀念,全部都是戒律的範圍,我們統統要遵守。佛是以『清淨比丘』,菩薩的行持來做個例子,對於草木尚且愛惜,怎麼可以去吃眾生肉?這是培養大慈悲心。大慈悲心是真心,我們才明瞭所有一切設施、方法,只為了一個目標,使我們的真心顯露。
【若諸比丘。不服東方絲綿絹帛。及是此土靴履裘毳。乳酪醍醐。如是比丘。於世真脫。酬還宿債。不遊三界。】
這佛在此地勸我們要斷,要斷得乾淨。佛在此地這經文上,非常明顯是對於出家人要求的,因為出家,他的目標很顯然要了生死出三界。在家學佛則未必,很多在家學佛,他的目標求人天福報,沒有出三界的意念。所以佛說法的標準就不相同,在家、出家就不一樣。『服』是用,『絲』是蠶絲,絲織品;『綿』是絲綿,在我們中國人用絲綿做衣服,用絲綿做被子。『絹帛』都是蠶絲的製品,總說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絲織品,要曉得這是多少蠶的生命。所以「清淨比丘」不忍心穿這些料子,這些料子殺生太多,不忍心穿著。『靴履裘毳』,靴是皮靴,履是皮鞋,這都是皮革製造的,也是殺害眾生的生命,你吃牠的肉,穿牠的皮一個意思,所以都傷了慈悲心。裘是皮衣服,皮袍、皮毛這一類的;毳是羽毛,都是傷害眾生的,這是講衣著。下面『乳酪醍醐』,這是吃的,這就是奶製品。這些東西在戒律裡面沒有這麼嚴格,大小乘戒律對於這些,說的都比較融通一點。
像絲織品,這是大小乘戒律裡面都禁止的,因為它殺生太多,而且出家人生活都非常的檢樸,縱然有人供養也不接受。但是比丘年齡在七十以上,身體不太好的情形之下,在冬天要不是皮衣不能保暖,這有開緣,他可以穿皮衣。所以佛法實在講它合情合理,就是你到不是皮衣不能保暖的時候,許可你穿皮衣。如果有棉衣能夠禦寒,可以保暖,你要是穿皮衣服,這就太過分。至於飲食方面「乳酪醍醐」,大小乘都開緣,都可以。因為佛在一些經裡面,這就講了義經跟不了義經,就是說的究竟、不究竟。這個經叫了義經,說得非常徹底,非常究竟;一般大乘經典裡面,許可我們穿毛衣,毛衣可以穿。毛衣什麼?沒有殺牠,是剪牠的毛,像羊毛是剪牠的毛織的衣服,沒有傷害牠,這個可以,不是把牠殺了。奶可以吃,奶,擠牠的奶,也沒有殺害牠,所以這緣就比較寬一點。
但是在這個經裡面說得很嚴格,就是剪牠的毛也不能穿;牠的奶是餵牠的小動物的,也不是給你吃的。所以你要奪取牠的,這也是有罪過的。但是佛沒有在現在這個時候,現在有養的牛專門是擠奶的,是給人喝的,牠不是餵小牛的,這種情形又不一樣了。所以像這些地方,我們要通情達理,但總是能夠盡量的避免才好。可是有人說如果不吃牛奶、不吃雞蛋,我們營養攝受不夠,怕對身體有損害,這個事情是真的、是假的?是真的,怎麼是真的?因為你是念頭如此。這是佛經上常講的「一切法從心想生」,那你就非需要不可。如果哪一天要覺悟,不需要這個,我身體一樣很健康、很好,那你就可以不要,確實如此。譬如佛家的飲食一天吃一餐,日中一食的。這一餐怎麼行?這營養怎麼夠?你真的想一餐足夠,那真的就夠了;如果你是一餐不夠,那你還得要多餐。
心真的是一切法的主宰,這是事實。我一天吃一餐吃過五年,很正常,一點困難都沒有。台中李老師一天吃一餐,一直到他圓寂,大概吃了五十年,他三十多歲學佛,學佛沒有多久他就是日中一食,吃得非常簡單。但是有人晚上請他吃晚飯他也照去,所以他很開明,他不執著。那為什麼?他不是貪吃,是為跟大家結緣,讓大家歡喜,接引他入佛門,接引他學佛,這叫開緣,不叫破齋,不叫破戒,這叫開戒不叫破戒。假如你要故意找人家來請你,就破戒了,那就不叫開戒,那你是要求的,你這個念頭沒有斷。他那是念念令一切眾生生歡喜心,所以可以有開緣的。
佛在此地說得很嚴格,斷,斷得很乾淨,這樣子才能於世真脫,把所有一切的惡緣統統斷掉。縱然過去生中,或者是這一生造的有些惡因,它緣沒有了,因雖然在,因不會結果。譬如種子,我們一個瓜的種子,單單這個種子能不能結成瓜?不可能。它一定要土壤、要肥料、要水分、要陽光,許多的條件它才會能夠生長,才會開花結果。假如我們把這個種子放到瓶子裡放著,放一百年它也不會發芽、開花、結果,為什麼?緣斷掉了。佛這樣嚴格交代我們,就是叫我們把所有一切的惡緣斷掉,這個惡緣不是從外面斷,是從內心斷。從外面斷給諸位說,斷不了的,你在在處處眼見、耳聽的、所接觸的,統統都是這些緣。必須要從心地裡面去斷,修行要在心地上下功夫。
這個樣子『於世真脫,酬還宿債,不遊三界』,真斷就是還債,才能夠超越三界。也許有人要問,這些冤家債主,你戒律清淨就不要再還命債?我跟你說不要。為什麼不要了?因為他找不到這個人,這人沒有了。這個人在,我好找他討債;人沒有了,找不到,到哪去討債?沒得討了。諸位要知道,只要你有我這個念頭,你的冤家債主就會找到你;什麼時候我的念頭沒有,他就沒有辦法,道理在此地,原理在這個地方。只要有我,無論你在哪一道,冤家債主都會遇到,都會找到你。所以真正要解決這個大問題,那一定還是《金剛經》的標準,「無我相,無人相,無眾生相,無壽者相」,這就真正脫離。所以佛沒給我們說假話,句句都是講的事實真相。再看底下經文:
【何以故。】
這是要把原理為我們說出來,為什麼你這樣做,你才可以「於世真脫,不遊三界」?這什麼緣故?
【服其身分。皆為彼緣。】
你跟牠都有了過節,你穿牠的皮,吃牠的肉,跟牠都有恩怨關係存在著。現在人不明因果,所以對於殺生無所忌憚。你不怕,它這個因果在、恩怨在,這不是你信不信的問題,怕不怕的問題,事實存在這裡。所謂因緣遇會的時候,果報就現前。大多數人在一生當中順境少、逆境多,樂少苦多,這是我們親身受的果報。為什麼是這麼個果報?那就是我們起心動念,我們的惡念多過善念,我們處事待人接物也是惡行多過善行,才有這樣的果報,不能怨天,不能尤人,實在是自作自受,這個事實一定要明瞭。
在過去,我們中國大陸,那時候還沒開化,屠夫殺豬,我們小的時候見過。我們住在農村,不是天天殺,一個月兩次,好像是初一、十五才有豬肉賣,不是天天都有肉吃。屠戶殺豬,殺牠的時候提著豬耳朵在那念咒,在念什麼咒?「豬,豬!你莫怪,你是人間一道菜,他不吃來我不宰,你向吃的去討債」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,他把責任統統推到吃肉的,你向他們討債。可見得他雖然搞這一行,他也有畏懼心,他也知道果報的可怕。雖然這樣念咒,他自己身遭不遭果報?一樣遭果報。這些事情實在講,我們看得太多了,不必古書記載。但是現在人沒有機會看到,現在都是電宰場,你看不見,所以這果報是一定有的。這就說明原因。
【如人食其地中百榖。足不離地。】
這個事實倒是很少人見到,要不是佛給我們說出,我們也沒想到這個事情,人為什麼不能離地?你跟地結了緣,緣結得很深你離不開。因此一切眾生生死輪迴,大多數不離開這個地區,原因在哪裡?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地區,可見得還是唯心所造的,就是念頭。所以佛在經論裡面常常提醒我們,對於一切事物要看淡,不要過分的去執著,過分的執著決定有害,一切人事物都不可以留戀,留戀的話會變成障礙。我們舉個例子,這個人喜歡花的,非常愛花,死了以後去做花神去了。花本來沒有神,是有鬼魂附在那個花上,他喜歡它,捨不得離開它,就做了花神,所以樹也有樹神,草木都有神。如果你家裡房子很漂亮,很喜歡捨不得,死了之後怎麼辦?如果你家裡人又沒有剛剛生小孩,你又不能來投胎。那家裡頭蟑螂、螞蟻、老鼠,就投這個胎,他捨不得離開這個地方。
實在講許多家裡養這些寵物,多半都是過去這個家庭房子的主人,這些事情我們真正遇到過,在台灣就有。有一年我在高雄講經,小港那邊一個小廟養一隻狗,這隻狗很奇怪,寺廟裡面做早晚課,牠都參加。在一打三皈依的時候牠就離開,大搖大擺的就離開了,很奇怪。以後有個法師到那邊去,看到這個情形,把這個狗叫來訓牠一頓。因為他心裡有數,在一般早晚課打三皈依就離開是住持和尚。他就跟狗說,「你現在是畜生,你不是當住持,你早晚課一定要做完才能離開。」這一訓之後果然早晚課就統統做完才走,跟大眾一塊走。所以他就曉得,那個狗是以前這個廟裡住持投胎的。就給牠開導,給牠說法,「你錯了,大錯特錯,你應該念佛求生淨土。」好像沒有二、三個月,這狗就死了。這是出家捨不得道場,道場裡頭又沒有夫婦,又不能生小孩,一窩狗的時候投了個狗胎,還在這個道場留戀著。
這些事情自古以來都很多,所以不可貪戀,什麼都不能貪戀。有很多人喜歡書,我從前喜歡書,因為曉得不可以貪戀,書像書蟲,那個事情就很麻煩了,這個東西要捨,要捨得乾淨。像古董、古玩全部都不能貪,捨得乾乾淨淨,心裡沒有一點牽掛,這個走起來才自在,這就很有道理。對於這個世間居住、飲食,樣樣都不貪愛,樣樣都隨緣,就非常自在。吃的東西愈簡單愈好,分量是愈少愈好,對於身體健康才有大幫助。
【必使身心於諸眾生。若身身分。】
『身』是講身體,『身分』講牠身上的某一部分。譬如我們剪羊毛,這個毛是牠身上的一部分;我們擠牛奶,奶是牠身上的一部分,這叫「身分」。
【身心二途不服不食。】
『服』是用它,我也不穿它,我也不用它,凡是皮革的東西我們不用它,也不穿它,不吃眾生肉。
【我說是人真解脫者。】
這個『我』是佛說的,佛給我們見證,這樣的人才是真正解脫,真實解脫。為什麼?他跟眾生恩怨可以解開,從此之後就免除報復,這個恩怨的報復就沒有了。這才是真正得自在,『解脫』就是自由自在的意思。
【如我此說。名為佛說。不如此說。即波旬說。】
『波旬』就是魔,這樣教人的這是佛的意思,佛所說的。如果不是這樣教人,學佛吃肉也可以、穿皮的也行,都沒有妨礙,這不是佛說的,佛不是這麼說法。除佛方便說,方便說不是究竟說,佛在四依法裡面,教給我們「依了義不依不了義」,為什麼?你要依不了義的經,佛不了義的說法就是方便說法,不能出三界。如果你決定要超越三界,要明心見性,那你一定要依佛的了義說法。佛為什麼說法有了義、不了義?因為佛是應機說法,這個人他沒有超越三界的心、念頭,他只求人天福報,那佛就給他講人天福報怎麼個修法,這是不出三界的,這樣的人很多,佛為這類人說的經典也很多。有人只希望證個阿羅漢,他就很滿意,有人希望成個菩薩就好了,佛給這些人說的理論與方法,統統叫不了義。究竟了義是真正有大心,他要成佛,他不作菩薩,他要作佛,佛就跟他講成佛的理論與方法。《楞嚴經》上是講的成佛的理論、方法,所以它是了義。經題前面跟諸位介紹過「修證了義」,經題上就擺得很清楚。
|